自2013年3月至今,短短一年半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十次遍及美、俄、歐等大國,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等周邊國家,非洲、拉美等發展中國家。(人民網 10月9日)
回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積極運籌外交全局,因應國內社會改革、國際體系變革的現實需要,融合中華傳統文化、新中國外交傳統的中國特色,逐漸形成了富有時代氣息和需要的外交戰略與外交理念。
筆者認為,習總書記等中央領導頻訪國外、多次會晤、接見國外領導人和國外友人,其除了堅守“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則不變外,主要是協調與其他國家的雙邊關系,消釋彼此的認知誤區,協商更多的全球議題,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在鮮明表態和實際行動中,化解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疑慮,另外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與世界各友鄰國家共同交流發展大局,汲取國外先進經驗,同時為實現中國夢“代言”,甘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探照燈”。
走“社會主義”道路在各國有著天壤之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國情,遵循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偉大成果,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但多年來“社會主義”在外國的發展得到了一些創新和劇變,讓社會主義道路的影響力日益顯現,有很多“養分”需要我們吸取。在這個關鍵時期,以習總書記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頻頻出訪外國,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心,是對“中國夢”這一時代命題的深刻解讀,既充滿著厚重的改革責任,又洋溢著豪邁的“中國自信”,是踐行“向全國人民作出的庄嚴承諾”,是為團結凝聚中國人民和友鄰國家共同創造美好未來探明方向。
一頭是國情,一頭是夢想,國情連著夢想,夢想穩固國情。國家領導人承載著過去,承載著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是全方位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改革就是需要創新,改革就是需要動力。所以,習總書記等一班人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多次出訪,不斷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疑惑,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隻為逐步實現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在改革的重要關口,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聚合各地各種改革正能量,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我們堅信,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堅守,有領導人作為“探路燈”,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們對中華民族美好的明天充滿自信: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